天津家教网


来源:【天津家教网】 日期:2021/8/1

父母的陪伴

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

陪伴的重要性,哪怕我们强调一千次、一万次,依然有家长忽视。

很多人会问:

天天都说陪孩子,可如果我不去挣钱,拿什么养孩子?

比起陪伴,有人觉得挣钱更重要,因为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弥补缺失的教育。

然而,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,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。

孩子的良好品质,不是从书上学来的,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。

孩子的行为习惯,不是老师说了他就会学好,而是根植于日复一日对父母的模仿与学习。
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
奥巴马说过:“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,但我要做一辈子的好父亲。”

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是,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,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。

陪伴孩子确实很累,也占用了父母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,可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吗?

再多的金钱与物质,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。

再多的理由与借口,也比不过孩子教育失败的遗憾。

 

在《开学第一课》上,董卿说过:

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你选择了挣钱,不去管教孩子,等孩子长大了,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,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。

成长只有一次,教育无法重来,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遗憾。

前段时间,一对双胞胎被保送清华、中科院读博后,去了工厂陪妈妈打工。

双胞胎出身寒门,父母一直打工供孩子读书,可从来没落下过对孩子的教育。

从小开始,两兄弟的生活就跟其他同学无异,不但有父母的督促陪伴,报辅导班、增加伙食开支等也会得到满足。

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,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。

 

 

图片

再不重视阅读

孩子将无缘上大学

有调查显示:

47%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花1小时阅读,45%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花10分钟或更少的时间阅读。

孩子现在的阅读时间,似乎越来越少了。

不管我们如何强调阅读很重要,很多父母依然不认同阅读的“功利性”。

确实,比起投入大、见效快的补习班,阅读看起来确实是“无用功”。

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过:语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,将来至少有15%的考生做不完试卷。

而这15%的考生最大的共同点,就是不阅读。

高考语文命题最明显的变化是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,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。

所有科目都考察阅读水平,“语文为王的时代”已经不是口号,小学不阅读,中高考会很吃亏。

 

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:

语文已经成为“拉分王”,阅读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
教育专家认为,不同学龄期的孩子,有着不一样的阅读量要求。

一至二年级,每年起码读100万字;

三至四年级,每年起码读200万字;

五至六年级,每年起码读300万字。

先有阅读,再有学习,然后才会有成绩。

如果孩子只学习教科书,只应付做作业,那么他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方寸之地,他所吸收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知识。

通过海量阅读,涉猎百科,博览群书,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断成长,最终成为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。

白岩松有句话说得特别好:“阅读,让我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人。”

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、理性、平和、乐观,“除了读书,别无他法”。